从电脑和手机到可穿戴设备,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数字电子设备几乎都离不开闪存。

东芝于1987年发明了闪存,应该对闪存是如何制造的有发言权。无事可做,笔者通过东芝存储的官网搜索了一些闪存制造的相关信息,看看这款黑色小芯片是怎么制造出来的。

目前我们使用的闪存大多属于3d闪存,是闪存单元的三维堆叠,灵活解决了半导体工艺发展中遇到的瓶颈。东芝在2007年的ieee学术会议上首次展示了三维(3d)闪存技术:

东芝发明的Bics闪存,经过48层,64层,发展到96层的bics4。

下图为东芝bics4闪存(管芯尚未封装),采用96层堆叠结构,有tlc和qlc两种类型,后者实现1.33 TB/管芯的存储密度。

为了实现逐层堆叠的效果,东芝Storage在3d闪存的制造过程中广泛使用了等离子刻蚀技术。电极和介电层交替堆叠,然后所有层被穿孔,介电膜被沉积在通孔中以形成电极柱。

为了获得理想的孔形状,东芝开发了新的掩膜材料和刻蚀气体,并通过表面和气体层控制技术增加了闪存的堆叠层数。

作为一种复杂的半导体工艺产品,制造的闪存晶片需要经过高精度的缺陷检测。东芝采用sem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和机器学习技术,高效发现和消除制造过程中的缺陷,确保闪存质量。

由于物理限制,半导体光刻的成本正在增加。东芝正在开发纳米压印光刻技术,利用压印将模板上的纳米级图案转移到晶圆上。该技术是一种备受期待的下一代光刻方法,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先进的存储器制造。

作为nand闪存的发明者,东芝存储自2019年10月1日起更名为kioxia(中文名甲夏)。Kioxia是日本kiodu(存储)和希腊axia(价值)的结合体:将存储和价值融为一体,通过存储推动世界进步。

标题:[科技资讯] 小小一颗芯片存储超TB容量数据:闪存是如何制造出来的?

地址:http://www.heliu2.cn/xw/4507.html